性别平等机构要有执法权
南方日报
再过一个多月,《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就要正式实施了。该条例将如何落实,成为各界专家关注的热点。
昨日,为期两天的深圳市性别平等机构建设研究会在深落下帷幕,来自美国、中国香港以及深圳本土的多名专家参与讨论。与会专家表示,条例虽然通过,但下一步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的问题还很多,尤其是负责组织实施该条例的性别平等促进工作机构的设立,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多位专家表示,应吸取美国、香港等国家、地区的先进经验,尽快设立性别平等机构,并保证该机构的专业、权威、独立、高效,切实为受侵害群体、人士提供救济渠道。
“有必要尽快设立性别平等机构”
今年6月底获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第6条明确规定,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由市性别平等促进工作机构负责,并对该机构的具体职责等作了具体规定。
为贯彻和宣传该条例,促进深圳市性别平等机构的设立、建设,前日,深圳市妇女发展研究会、深圳大学法学院、耶鲁大学法学院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深圳平等机构研究研讨会在深举行。会上,来自美国及香港平等机会委员会的专家学者着重介绍了美国、香港设立“平机会”的经验,并与来自深圳本土的专家共同探讨加快深圳性别平等机构建立的理论基础、模式选择和操作经验,为深圳贯彻实施性别平等条例提供借鉴。
针对设立性别平等机构,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凌认为,只有法律是不够的,还需要继续做其它工作,最重要的是设立一个专门机构。
“设立专门的性别平等机构,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张凌表示,新中国成立后就设立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但改革开放后,受经济等多层次因素影响,不平等的现象时有发生,追根溯源是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工作机构推动男女平等国策的落实,维护男女平等政策得到各个部门的遵守。
张凌表示,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提出深圳市要打造国内一流水平,成为民生幸福城市,“民生幸福,性别男女平等是社会生活基本的方面。”
深圳大学法学院院长、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黄亚英也认为,非常有必要设立性别平等机构。他表示,如果不设立性别平等机构将产生两个方面的严重后果,一是只有立法而没有专门执行法律的专业机构,“徒法不能自行”;二是从中国的国情和体制来看,如果工作没有政府主导,且没有专门的机构和级别,是非常不利的。
“要保持专业性、权威性、独立性”
据深圳市妇联主席蔡立介绍,针对深圳市性别平等机构,目前有两个备选方案,一个是成立一个全新的独立机构;另一个是与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进行编制整合、职能调整。
在昨日的会议上,与会专家还对深圳市性别平等机构的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黄亚英表示,在机构的具体模式上可以选择法定机构的形式,也可以作为政府机构的内设机构,或者在多部门联席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各有利弊,需要再仔细研究。”
张凌则表示,应该单独设立一个机构,“虽然这项工作是妇联在推动,但涉及到政府的方方面面,仅靠群众团体推动缺乏权威性。”
黄亚英也表示,机构的设计,一定要保证权威性、独立性,同时还要注意执法性、专业性、国际性。黄亚英表示,独立性一定要保证,“这样才能保证机构的公正,不受其它利益影响,高效运作。”
“这个机构还应该是一个具有行政执法权的机构,可以进行处罚。”黄亚英表示,除此之外,因为这个机构有别于工青妇等社会团体,所以尤其亚注意专业性,并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机构设置方面的经验,赋予先进的职能。
据悉,目前该机构设立的具体方案已经上报至深圳市编办,最终方案将由深圳市政府确立。
■外眼看深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地方项目协调办公厅代理主任John D.Schmelzer:
认真对待每一个员工的投诉去年和今年,我们53个办事处所接到的歧视投诉量都是10万宗左右。大家经常会问,这么多宗的投诉当中,到底有多大的比例最后获得了某种救济?换句话说就是这个人投诉了,我们认定了公司对他有歧视,最后拿到金钱的补偿或者晋升的比例有多少,其实只有20%。
有人就会说你们最后的所谓成功率只有20%,你这个机构有存在的意义吗?那80%的人不都是投诉没有被成功处理吗?其实我要说,建立这样一个委员会,只是给我们这些有怨气的员工一个自己的故事被人倾听、自己的意见得到严肃对待,甚至有可能由政府出面展开独立调查的机会,也就是说对这80%的最后投诉没有达到他所满意的预期,他感觉到“我的意见有人听,有的意见有人正确对待了”,其实他们已经很满意了。
■他山之石香港平等机会委员会:
平等机会概念普及率近九成1995年,香港立法局通过了《性别歧视条例》,后来也通过了《残疾歧视条例》,根据性别歧视条例成立了性别平等委员会,香港中文大学性别研究中心主任、亚太研究所所长张妙清是香港第一任“平机会”主席。她表示,在香港平等机会委员会成立初期的时候,社会上对此有很多疑问。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成立一个平等机会委员会,连很多政府官员私下也有意见。
张妙清表示,1996年9月正式成立平等机会委员会的时候,他们曾经做过一个公民调查,当时只有36%左右的人听过平等机会委员会,或者平等机会的概念,“现在再做一些调查,已经有89%的人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