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综述】“深圳律协党政法律顾问专业委”法律沙龙第一期综述
发布时间:2022年4月21日 作者:党政顾问委 责任编辑:创新委罗兆旋
2022年4月15日下午,第十一届深圳市律师协会党委政府法律顾问专业委员会第一期法律沙龙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广东君言律师事务所成功举办。
本次沙龙由党政法律顾问委副主任徐嘉艺律师主持,邀请了广东君言律师事务所许泽扬主任、党支部书记谭平书记、深圳律协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王佳强主任为特邀嘉宾,深圳市律协监事会委员黄庆龙律师监督指导。与会代表就疫情常态化下党委政府如何依法善用法治思维依法开展防疫工作以及社区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断提高治理能力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会议开始,君言所主任许泽扬律师对带队来访的郑黎晟主任、徐嘉艺副主任以及专业委委员和深圳律协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王佳强主任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专业委员会能与君言所共同为律师专业化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君言所也会动员更多的律师积极参与律协专业委的各类活动,不断提升律师专业素养与执业能力。随后,主持人徐嘉艺副主任对参与沙龙活动的线下及线上的律师逐一进行了介绍,并请郑黎晟主任做开场发言。
首先,郑黎晟主任介绍了深圳律师和党政顾问委在我市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自2022年2月以来,深圳律师踊跃参与了新冠疫情的各项防控工作,党政顾问委的委员也都以各种形式参与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中,穆银丽委员在疫情期间多次深入街道、社区做志愿者,积极参与防疫工作,用律师的智慧和行动,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为基层群众化解矛盾;徐嘉艺委员积极号召党员律师组成18人的“抗疫冲锋队”,下沉社区,提供志愿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法律咨询,体现了我委女律师的巾帼担当与作为。
为防止疫情蔓延扩散,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深圳市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使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市、区、街道和社区在这场疫情防控的战役中各司其职,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配合与支持下,依法开展了疫情防控工作。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态化,各级党委政府及社区应当更加重视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更好地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就。
其次,郑律师就本次沙龙的主题 “善用法治思维、依法开展防疫、社区依法治理能力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提升”从宏观的角度,就依法防控的必要性、依法防控的法律依据及依法防控的合法性要件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疫情防控的必要性
疫情防控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活,有效促进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恢复正常,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树立宪法至上、法律至上的理念,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各项疫情防控工作,通过依法开展防疫工作不但可以充分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而且还可以避免权力滥用对人民群众造成不必要的侵害。
(二)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应当遵循的三部法律
党委政府开展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应当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相关规定来进行,只有严格遵循上述法律,才能保证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各项决策和各项制度的合法性。
(三)疫情防控工作合法性的具体要件
主体合法,只有法定的有权机关才能采取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特殊手段和措施;目的合法,合法主体采取疫情防控的相关手段和措施必须是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新冠疫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手段合法,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应当与新冠疫情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性的性质、程度和范围向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程序合法,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和手段应当遵循正当程序。
通过郑律师的“抛砖”,引出了参会的其他律师的“真玉”,大家就社区在我市疫情防控工作中作用和价值以及存在的不足和完善的建议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时下依法防疫的不同维度的多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发表了看法和见解。
占兰芳委员在疫情期间积极参与了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她认为,深圳的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党委政府的各项措施和手段能够通过自上而下的层级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市民的平均年龄只有32岁,年轻的群体对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理解能力较强,非常有利于社区依法防疫工作的开展,同时,占律师提出,要实现社区治理能力的体系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应当加强普法工作,培养社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
徐嘉艺副主任认为,深圳人的务实精神和对社会、经济秩序正常化的渴求,是他们积极配合政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动力,基层政府、志愿者和快递小哥通过有序的配合,打通了深圳人民群众生活物资保障的最后100米。社区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和体系化应当因地制宜,结合不同社区的不同特点进行调整。
彭建军主任助理通过对国际化城市疫情防控措施的比较研究,提出了高度市场化对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分工高度细分的优势,也有社会个体生活能力下降的弊端;深圳的各级政府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工作还是很给力,社区的有效工作和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为疫情防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政府在抗疫一线的各项保障上也做足了功夫,例如,对所有参与抗疫的工作人员、志愿者以及各类生活服务保障者都进行严格规范的核酸检测、提供必要的休息场所,以确保该群体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工作的体能。如果我们党政顾问委能将深圳的这些有效经验进行标准化、体系化和规范化的总结,肯定可以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彭律师还建议,我们要加强普法工作,让人民群众不但了解规则,而且还知道如何遵守规则。
孙健委员结合自己参与社区抗疫工作的实践,以社区、物业对健康码核验标准的视角,提出了自己对社区治理的标准化的观点。通过观察,他发现不同的区域对进出小区的管理不一样,有的小区凭健康码进出小区;有的扫码打卡;有的扫码后还需通过机器识别健康码。针对这种情况,孙律师认为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有效的防线,是疫情防控政策落实的最基本单位,而社区作为居民的自治组织单位,其无权制定疫情防控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故其疫情防控工作的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更多的应是体现在疫情防控政策执行的规范化、标准化。而要做到执行的规范话、标准化,社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用村规民约等方式制定有关社区管理、小区进出管理及其有关操作指引,来落实防疫政策的执行。而有关指引,并非全国统一、亦非全市、全区统一,甚至不是整个街道保持一致,而是各个小区综合考量地缘位置、防疫政策、防疫重点、人员配置、设备配置等具体情况,符合社区实际的疫情防控政策执行标准。有标准、用标准,以此来提高社区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
王佳强主任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就利用其专业的法律素养提出了法治建议,撰写了相关规范,他认为律师除了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公益活动外,更应当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为疫情防控工作做贡献,促进政府依法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王主任还建议党政顾问委与其所在的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以及其他相关委员会加强合作,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针对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开展调研,并形成有价值的法律建议。
冷佳霖秘书长总结了各地政府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和不足,认为依法防控疫情要重视群众的合理利益及诉求,相关手段和措施应体现人文关怀,并避免因适用法律的僵化而损害政府形象情形的发生。他建议政府应当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同时还应当重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救济权利的保障。
通过大家专业、频繁、热烈的互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律师作为党政机关的法律顾问在关键时刻更应当利用专业优势,发挥专业特长,讲政治、讲法律,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基层社会治理的体系化、科学化方面积极摸索、深入研究,并形成一套高标准、高质量且行之有效、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法律服务产品,为法治政府、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会议结束后,深圳市律协监事会委员黄庆龙律师做了精彩点评:今天的座谈会主题突出,切入当前的防疫形式和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善用法治思维,依法开展防疫提升研究,座谈会讨论和解决本专业委即党政顾问专业委的法律服务的现实需求和问题,为党政机关客户分忧解难,很有意义。本次会议程序符合要求,会议内容属党政顾问专业委的业务工作,会议形式符合深圳市律协相关规范。可能是疫情的原因,下次可以发动更多的本专业委人员参会讨论,集思广益。